某大型三甲医院迎接国家级数字化医院考核,主管信息化的副院长带着信息科做好迎检的准备工作,偏偏科里人手不齐,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,拖延了进度。这位负责信息化的副院长本来就是个急脾气,此时更是火冒三丈,指着信息科主任的鼻子骂:“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,不要招这些二本院校、大专生,他们能干嘛?!你把公司的工程师和技术骨干挖来几个,不就解决问题了么?”信息科主任顿时呆若木鸡,气不打一处来。
放下信息科主任如何想法落实院领导指示不表,且为列为看官砸吧砸吧这位副院长的意见是否可行:
首先,为什么大型三甲医院的信息科工程师,要聘用二本院校、大专毕业的毕业生?一本院校和985、211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去哪了?答案是:业内知名HIT公司和研究所。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,华为和中兴这样的公司,来985院校招人,统统以专场招聘会的形式进行,以显重视。其开出的月薪基本工资是8000元(硕士研究生)、4000元(本科毕业生),年终奖等绩效工资另算;一些大型三甲医院,招人时都混迹于双选会这样的“招聘集市”,开出的起薪是2500元左右的工资+1000元的平均奖(招人原则居然是以研究生为主,本科生为辅),所以也只有二本院校等毕业生(以本科居多)愿意放下身段,选择医院信息科作为“谋生之路”;
其次,为什么这位副院长说,二本院校、大专生啥也干不了?暂且抛开员工的个人能力素质、院校的培养水平等因素,二本院校、大专生在信息科,大多被安排在维护、保养、管理等信息部门的“后勤工作”上,这些工作多为循规蹈矩之活,没有太大增值空间,而迎接国家级数字化医院考核这种“硬仗”,拼的更多是刀锋的锐利,更像是一场多线作战的足球队,拼的是关键先生、板凳球员的厚度,此时,副院长的需求和科里的现状之间,就产生了巨大的鸿沟。
最后,为什么医院信息科招不来公司的工程师和技术骨干?如第一条所述,薪酬和待遇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,也是最主要的原因。除此之外,大公司的技术氛围和环境,可以让工程师的工作环境,富含技术的氧气,使其始终保持奔跑在行业最前端,这显然不是绝大多数医院信息科所能提供的。曾有医疗IT公司的工程师开玩笑说,每次去医院做项目、搞售后就跟“支教”一样,可想而知医院信息科在专业建设上给他留下怎样的印象。
信息科在医院属于管理部门,角色众多,当然,有些角色可以兼任。事实上也是如此,很少见到医院信息部门将以上角色与员工一一对应的,往往是身兼数职,这也是信息部门最为诟病的原因之一。
编制问题,说到根源是信息部门在医院领导眼中的定位问题。医院领导多为临床科室出身,他们对临床数据敏感,对经济数据敏感,唯独对信息部门数据不敏感,他看到展开床位数翻一番,高兴;毛收入增长30%,高兴;医护工作站内存升级,带宽升级,实现千兆到桌面,他会一扫而过,因为他无法体会,这跟我有什么关系?!能给我的医院带来多大效益?!
吐槽完种种不是,再来说说一些内部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医院信息科。
编制问题是一个长期有待于解决的问题,它是信息科发展的瓶颈,但不是绝症。在这样的瓶颈中,但也不乏一些建设得很好的信息科。怎么评定为“好”还是“不好”?看科里工程师、技术员的气色就看得出来。跟他们私下里聊天也聊的出来,聊工作五句话以内不骂信息科主任,十句话以内不骂医院的,都是好的信息科。根据个人有限的见闻,总结了一下,好的信息科,有以下几个特点:
一是科主任首先是内行和技术狂
见识过一位这样的信息科主任。第一次去他办公室,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门了,一进去,一人坐在角落里破旧的电脑桌前,对着双屏写代码,身后的办公桌上,厚厚的一层灰,看样子基本就不用,窗台上堆满了各种书。随便抽出一本,都是经典级的教材,科里的员工也被带出这种风格来,听说要上新项目就激动,看到公司带来的新系统两眼就冒绿光,恨不得一眼能将其源代码看穿。一个科里有这样几个以科主任为首的技术狂,那气氛就很不错了。 |